您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公开>详情

全社会办林业典型经验系列调研报告之六中信绿色工程:公益性造林的新探索

发布日期:2016-03-22

中信集团公司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慷慨捐助实施黄羊滩治沙绿色工程。是一大善举,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投资。企业回报社会,社会将会给企业以更多的回报。 

  中信集团公司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和批准,由荣毅仁同志于197910月创办的,现已发展成为总资产达5000多亿元的跨国企业集团。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和试点,中信集团牢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把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开展造林绿化等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在河南花园口、陕西榆林、内蒙武川、北京昌平等地建立了绿化基地。2001年,中信集团公司经过实地勘察和科学论证,做出一项重大决定——投资520万元,在河北省宣化县黄羊滩建设中信万亩治沙绿色工程基地。黄羊滩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县境内,总面积146万亩,多为流动和半固定沙丘,距官厅水库50公里,是官厅水库上游的特大沙滩之一。据测算,黄羊滩每年被大风刮走的表土约257万吨,夏秋泥沙入库量约65万吨,是官厅水库淤泥的主要来源。该沙滩地处北京西北方向,距北京直线距离138公里,每年冬春时节,黄羊滩又是对北京生态环境威胁最大的沙源地。


  黄羊滩中信绿色工程,经过3年的建设和治理,完成造林8400亩,植树180万株,种草1600亩。昔日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沙滩和流动沙丘已营造出一片绿洲,呈现一派林草茂盛、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象。今年3月,总投资750万元的黄羊滩万亩治沙绿色工程二期项目已顺利开工。黄羊滩“中信绿色工程”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启示一:社会责任——企业的一项可持续投资


  2000年,中信公司在王军董事长的倡议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中信绿色工程,绿化治沙奉献爱心”募捐活动,设立了“中信绿色工程基金”,原国家副主席、公司首任董事长荣毅仁同志亲笔题写了“中信绿色工程”。王军董事长等公司领导带头捐款,从公司总部职能部门到子公司、分支机构,从内地企业到境外企业,全体员工都慷慨解囊,先后捐资520万元,全部用于在宣化县黄羊滩建设万亩治沙绿色工程,为加快构筑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做贡献,不图任何经济回报。每年还组织公司员工到基地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塑造以人为本、关心环境、回馈社会的企业形象。2002年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军考察黄羊滩绿化工程基地后指出:“中信公司只要存在一天,绿化治沙工程就要坚持下去。”2003年,总经理孔丹考察黄羊滩工程建设时强调:要把积极参与绿化治沙,保护生态建设事业作为中信公司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实际行动。


  中信公司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点和重要窗口,在经营体制和管理制度方面有很多创新,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较强的融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今天,中信公司以员工捐款的形式筹措资金,投资造林绿化等社会公益事业,不仅是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而且是中信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会成为中信公司事业发展的一项可持续投资。随着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标准后,国内将会出现新的消费拐点,人们将会从温饱型消费向品牌、质量和体验型消费转变。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越来越快,社会责任作为现代企业精神的内核,对企业形象、声誉和品牌的树立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有形资源和技术、创新、品牌、声誉等无形资源两部分组成,有形资源较易为对手获得,无形资源则较难被竞争对手所了解、购买和替代,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负责任的社会信誉等无形资源更适合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尽管中信公司把建设绿色工程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形式,不图任何经济回报,但谁能否认投资“中信绿色工程”生态公益事业这一壮举是中信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呢?企业就像一棵种子,社会就是一块土地,如果这个企业本身能够种入到土地中间去,繁衍出更多的树木,才能回馈社会。企业发展更多的时候要在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热心造林绿化事业就是企业的一项可持续投资。


启示二:“企业一团体一政府”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社会造林新模式


  中信公司凭借经营和管理重大项目的能力和经验,对黄羊滩万亩绿色工程实施了规范化的项目管理和运作。中信公司分别与宣化县政府、北京绿化基金会签定协议,对三方的职责、义务和工程目标等,以法律合同形式予以明确,三者之间形成一个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监理主体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运作规范的管理模式,探索出“三位一体、互助协作”的生态建设运行新机制。中信公司作为投资方,负责筹集建设资金和组织协调,并把企业的管理制度和项目运行机制运用到绿化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他们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派专人常驻工程现场,把握工程进度和质量。宣化县政府作为工程建设主体,成立了以县长任总指挥,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工程建设指挥部,统一协调有关部门在技术、人力、财力和物资等方面对绿化工程提供支持,并组建了专门林场,负责工程建设与实施。北京绿化基金会作为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理方,提供技术咨询、审核工程计划并监督工程质量。经过三年建设,黄羊滩中信万亩治沙绿色工程如期完成,国家林业局专家组检查后认为,工程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95%,创造了冀西北干旱地区沙地造林成活率最高、保存率最高的记录,被评为河北省“沙地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受到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北京市和河北省等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赞杨。


  林业生态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基础工程,“无为而治”的做法并不适用于具有公益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特点的林业发展,政府在构建高效率的生态建设运行机制方面的主导作用是必须的。黄羊滩中信绿色工程的实施,采取了“企业一团体一政府”三位一体的社会造林新模式,为探索和完善林业生态建设的有效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建设资金上,形成国家财政、民间资本、社会捐赠等多元化投资格局;在管理上,建立统一的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协调部门和行业间的整体联动,形成投资主体、建设主体、监理主体分立的运行机制;在规划上,既要保证区域间的相互衔接,更要突出生态治理重点,统筹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构建功能完善的生态体系;在建设上,监理生态建设质量,规范荒山开发治理中的技术措施,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防止粗劣的山区开发和生态建设通过“下游效应”影响全省的工农业生产和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在保护上,既要创造支持民营林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更要加强林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建设,依法保护包括民营林业在内的林业资源安全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启示三:科技支撑——关键在于务实


  黄羊滩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恢复的主导限制因素是干旱,生态建设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中信公司从黄羊滩的立地条件和多风少雨、严重干旱的实际出发,针对主导限制因素,制定了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强化科技支撑的综合林业生态建设方案。首先,新打机井3眼,修建蓄水池2座,铺设管道2万米,附设移动管道16万米,架设高压输电线路5000米,修建林区道路185公里,为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水利基础保障。其次,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要求,引进了30多个沙生物种,栽植耐旱、耐风沙、耐瘠薄的侧柏、榆树,与柠条、沙蒿、沙打旺等块状混交,形成多草种、多树种复合的林草植被,既丰富了黄羊滩植物资源,又增强了治理效果。第三,实施“堵口子、划格子、盖被子”的综合治沙措施,为了提高造林种草成活率,在栽植过程中严把种苗筛选关、起苗关、运苗关和栽植关;科学使用保水剂、生根粉等抗旱保水材料,积极引进入工生态植被、进口复合肥等先进技术和材料。特别是2002年,当地出现了罕见的干旱,春夏秋三季没有一次有效降雨,新栽植的防护林成活受到严重威胁。夏天黄羊滩沙地表温度高达65℃以上,为保活每一棵树,林业工人用纸套将每棵树干根部套住,浇一水、套一次袋,连续浇水8次,重复上百万次,战胜了干旱和高温,保护了树苗。北京绿化基金会会长单老看后动情地说:“养育娃娃也不过如此”。


  科技在中信绿色工程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揭示出林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务实。林业科研与推广必须解决出发点、立足点的原则问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林果增收富民工程的伟大实践是林业科研的生命力之所在,必须弘扬河北农大的“太行山道路”精神,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林业建设的山头地块;把经济效益体现在增加农民收入上,果断走出为了评奖、证书、发论文而搞科研的误区。加强林木良种的培育和引进,确保良种作为实现林业三大效益的第一技术要素;坚持完善林业技术推广服务市场化机制,引导民营林业逐步成为林果科技推广的主体;坚持建立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培训机制,切实提高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建立林果高新技术园区,作为林果科技成果集成转化的试验、示范基地,发挥其高新技术成果“聚集地”和“辐射源”的作用,推动林果科技产业化发展。


启示四:绿化基金会——为全社会办林业点石成金


  中信绿色工程的成功实践,还显示出社会公益组织的巨大影响力。北京绿化基金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团体法人,在构建“企业—团体—政府”三位一体的林业生态建设运行机制中,通过扩大造林绿化宣传、培训服务、技术咨询、质量监理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点石成金的关键作用。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企业、个人捐赠慈善和公益事业是一种社会投资,是获取社会资本的一种渠道,是企业和社会的互动和双赢。在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随着财富的高度集中,社会上就出现了公益基金的兴盛,公益基金捐赠的重点则是教育、医疗卫生、法律救助和生态环境。


  2003年,《公益时报》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为理论基石,宣布中国现代公益时代的开始。新的《宪法》修订案关于“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规定不仅使人们对未来更有信心,而且为企业及所有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人打下了捐赠基础,61日实施的《基金法》鼓励私人建立基金发展公益事业。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生态问题的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追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日益强烈;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社会财富和民间资本得到充分积累,为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物质保障,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团体、企业家以及热心绿化和环境事业的人士,为保护人类的生存之本、生命之源而慷慨解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不仅明确要求“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而且提出“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基本方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加快全社会办林业进程,应当适时设立河北绿化基金或成立河北绿化基金会,以广泛宣传绿化方针政策、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接受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促进更多的人士关心河北的绿化事业为己任,发挥公益性社会团体在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办林业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快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河北秀美山川,推进全省林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