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创建在治理PM2.5过程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16-01-02
森林城市创建在治理PM2.5过程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16-01-02
城市森林在治理PM2.5中能起什么作用?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城市森林具有调节小气候,降温增湿,缓解城市热岛,杀菌滞尘,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对于治理PM2.5能起到显著作用。
植物是绿色的“吸尘器”
绿色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其繁茂的树冠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颗粒物随风速降低下沉到树木叶片上或地面,起到减尘作用;细颗粒物如PM2.5,由于极小极轻不会因重力作用而沉降,可利用植物枝叶表面的特性和本身的湿润性,有效吸附和截留,产生滞尘效果。植物的滞尘能力缓减了空气中PM2.5的传播,也有效降低了二次扬尘污染,对环境的净化作用非常明显。
植物是天然的“加湿器”
在一定湿度范围内,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PM2.5浓度下降。植物的蒸腾作用使空气保持湿润,也使叶片表面保持较大的湿度,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降雨可降低PM2.5浓度,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当地降雨量,有助于减轻PM2.5污染。
植物是城市理想的“空调器”
较高温度会加重PM2.5污染,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反射并遮挡太阳辐射,通过植物遮荫可有效降低小环境温度。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仅提高空气湿度,同时也带走了大量热量,降低空气温度,抑制城市热岛效应。此外,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挥出缓减温室效应的作用。
植物是良好的“杀菌器”
PM2.5易携带致病物质如细菌、病毒等,长驱直入人体呼吸系统的深处,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植物的滞尘功能可减少空气中的灰尘,从而减少细菌传播的载体,使细菌数量下降。许多植物能分沁出挥发性物质,杀灭细菌和真菌,降低PM2.5传播疾病的机率,研究表明,绿地中的空气含菌量要比空白地明显减少。
建设城市森林,绿化该怎么做?
城市森林建设包括方方面面,在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室外、室内绿化中充分发挥植物在治理PM2.5中的作用,可以从树种选择、种植形式、立体绿化等方面进行加强。
1、选用常绿乔木和滞尘能力强的树种
尽量选用枝叶茂密、叶片宽大、叶面粗糙多茸毛或有分泌物的树种,此类树种滞尘效果较好,能有效抑制PM2.5。由乔木树种构成的绿地,无论是滞尘量还是降温增湿效果均大于草本植物,适当增加乔木的比例,可提高绿地对空气的改善能力。落叶植物冬季叶量少,滞尘能力季节性变化大,因此在道路等PM2.5污染集中的场所,适当增加常绿乔木的数量,高大落叶乔木可用长春藤等攀附在枝杆上,以使绿地全年滞尘能力保持在较为均衡的水平。
2、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种植形式
在配置形式上,多行式、复层结构绿地对空气的改善作用比结构单一的绿地更显著。因此绿化种植时尽量增加绿带宽度,在有条件的地带采用片林式种植形式,将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结合配植,形成如“乔-灌-草”型、“乔-灌”型、“乔-草”型、“灌-草”型等复层式结构,适当增加绿植高度,保证垂直空间绿体含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3、全面实施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可大大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绿体含量,丰富绿化层次,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在绿化用地紧张的城市环境中防治PM2.5,应向空中要绿地,全面实施立体绿化。大力推广屋顶绿化,形成空中花园、草坪;在建筑墙面利用攀援植物形成“绿壁”,阳台、窗台绿化还可向下垂挂形成“绿帘”;立交桥、高架路绿化要考虑“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结合,采用道路两侧悬挂绿化筐、立柱上覆盖攀援植物、桥下种植耐荫植物等绿化方式。
4、进行室内绿化降低PM2.5
室内是人们最直接密切接触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在室内适当摆放盆栽植物、悬挂垂吊植物,可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吸附有害颗粒,降低PM2.5污染。发财树、千年木、孔雀竹芋、龟背竹、绿萝、万年青等观叶植物都是室内绿化常用品种,对有害颗粒物的吸附能力较强。通过墙体绿化技术,还可以对室内墙壁进行适当绿化,营造立体绿色空间。